离开父母对成年子女独立性的帮助
我在公开演讲课上的一次信息性演讲内容。这篇文章是我的演讲稿的超级增强版。
离开父母家庭是 成年初显期 最重要的发展转折点之一。迈出这一步,可能让人感到兴奋、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坦白说花费不菲。但是,当一个年轻人离开「巢穴」时,究竟会发生什么?这远不止是换一个地址那么简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住宅独立是全方位独立性的催化剂。搬家不仅重塑了我们的家庭关系,也强力推动了个体身份认同的发展、日常自给自足能力的建立,甚至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有深远的影响。
促进更成熟、平等的亲子关系
只要你住在父母的屋檐下,你就很难摆脱「孩子」的角色。你活在他们的空间里、遵循着青春期的权力动态 —— 他们行使控制,你保持依赖。这种旧有的亲子模式很难打破。但是当你搬出去后,游戏规则就必须改变。你的父母不再负责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他们会自然地减少控制,而你也减少了依赖。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社会学教授威廉・阿奎利诺的权威研究揭示,离家是「通往更加个体化关系的催化剂,这种关系建立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尊重之上」。
这种转变是积极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肖恩・D・怀特曼及其同事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纵向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追踪了 184 个家庭从子女早期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家庭关系变化,发现在长子离家后的一年内,母亲和父亲都报告与离家子女的冲突显著减少。具体而言,母亲报告的冲突频率下降超出了正常发展轨迹,父亲的报告也显示类似模式。
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善还表现在情感亲密度的提升。离家的年轻人自己报告说,与父母的亲密感在离家后有所增加,超越了他们之前的发展轨迹。康涅狄格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科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伊娃・S・莱夫科维茨在 2005 年的研究中发现,78% 过渡到大学的年轻人报告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超过 80% 的人将这些变化描述为积极的,例如「感觉与父母更亲近」、「沟通更开放」、「争吵更少」。
这种关系转变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从等级制的监护关系向平等的成年人关系的过渡。年轻人开始被视为独立的决策者,而不是需要指导的孩子,这种认可本身就是独立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得空间,探索「我是谁」
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身份认同。
杰弗里・阿内特是克拉克大学心理学研究教授,也是 成年初显期(大约 18-25 岁)理论的创始人。他在 1995 年开始对 18-29 岁的年轻人进行深度访谈,历时五年访谈了 300 名来自不同族裔、社会阶层和地理区域的美国年轻人。阿内特指出,成年初显期 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份探索的年龄」。在这一阶段,年轻人探索爱情和工作中的各种可能性,逐步做出持久的选择。通过尝试这些不同的可能性,他们发展出更明确的身份认同,包括理解 自己是谁、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是什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什么,以及 如何融入周围的社会。
离开父母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创造了必要的物理和心理空间,让年轻人能够进行独立探索。当年轻人搬出父母家时,他们面临着从 决定晚餐吃什么 到 是否结婚 等各种独立决策。这种自主决策的练习是身份形成的核心。成年初显期 也因此成为「自我专注的年龄」—— 大多数美国成年初显者在 18 或 19 岁搬出父母家,直到至少接近 30 岁才结婚或生育第一个孩子。在青少年依赖父母和成年人在爱情与工作中的长期承诺之间,成年初显者专注于自我,发展他们成年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自我理解。
阿内特还指出,成年初显期 是「不稳定的年龄」。年轻人在探索爱情和工作的不同可能性时,生活往往不稳定。美国社会 18-29 岁年龄段的居住变动率远高于其他任何生命阶段。这种不稳定性反映了他们生活中正在进行的探索 —— 有些人搬出去上大学,有些人仅仅为了独立而搬出;他们可能因为退学或毕业而再次搬家;他们可能搬去与恋爱伴侣同居,然后在关系结束时搬出。这种看似混乱的模式实际上是身份探索的表现,每一次搬迁都代表着对新可能性的尝试。
建立财务独立与自给能力
这一点显而易见,但至关重要。如果你问人们「成为一个成年人」意味着什么,排在首位的答案之一总是「财务独立」。搬离父母家为此创造了必要性。
杜克大学社会学和人口健康科学教授迈克尔・沙纳汉在生命历程研究和成年过渡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沙纳汉明确指出,独立生活是成年初显期的关键发展任务之一。离开父母家会直接促使年轻人发展自给自足的能力。他们必须学会管理预算、支付账单、购买食品杂货、处理住房相关事务 —— 这些日常责任的累积培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来自全国青少年到成年健康纵向研究的数据显示了财务独立的复杂性。研究者安娜・曼佐尼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年轻人进出父母家的转变及其与代际财务转移的关系。她发现了一种「部分独立」状态(不与父母同住但接受父母财务支持)在年轻人中非常普遍。重要的是,参加四年制大学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接受父母财务支持后,更有可能在随后过渡到完全独立(既不与父母同住也不接受财务支持)。这表明,离开父母家,即使最初伴随着财务支持,也为最终实现完全财务独立奠定了基础。
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社会科学学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使用 2005-2015 年收入动态面板研究的数据,追踪了 1719 名 18-27 岁年轻人的四项财务独立指标。他们识别出四种财务独立轨迹:持续独立、快速独立、逐渐独立 和 持续受支持。关键发现是,经历 快速独立 轨迹的年轻人最终报告了更高的财务安全感。
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重要机制:独立生活让你为自己的生活买单,迫使你培养出坚固而可转移的财务管理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些在真实压力下习得的技能,是终身独立的基础。
对心理健康的复杂影响
因为很复杂,所以长话短说:成功地独立生活,通常是对 自我效能感 的巨大提升。你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这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然而,来自鲍灵格林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托莱多青少年关系研究的纵向数据,对 891 名成年初显者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安排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从未离开父母家和独立生活的成年初显者报告的抑郁症状显著低于返回父母家的人。具体而言,返回者的抑郁症状平均高出约 2 分(在 6-48 分量表上),这一差异在控制了先前抑郁症状、父母亲密度、性别、种族、家庭结构、母亲教育、就业 / 在学状态、关系状态和子女数量后仍然显著。
这一发现揭示了离开父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机制。独立生活本身与较低的抑郁症状相关,但这种积极效应取决于独立的质量和原因。对于那些能够维持独立的人来说,独立生活增强了 自我效能感 和成年身份认同。然而,对于那些因负面事件被迫返回的人来说,返回可能被感知为「倒退」或下行轨迹的一部分,与独立、自给自足的成年人自我形象相冲突。
研究还发现,居住动机起着中介作用。那些因为「享受与父母同住」(内在动机)而与父母同住的人报告了较低的抑郁症状,而那些因为「失业或找不到工作」(功利性动机)而同住的人报告了较高的抑郁症状。更重要的是,就业问题调节了返回父母家的效应:只有在经历就业问题的情况下,返回父母家才与更高的抑郁症状相关。
这些发现指向一个关键机制:离开父母和维持独立被视为成年的传统标准,当年轻人能够成功实现和维持这一状态时,它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评估,确认了他们正在向成年标准前进。相反,无法维持独立可能损害 自我效能感,影响追求教育或者职业机会、寻求恋爱伴侣和维持健康关系的能力。
迎接挑战,获得成长
诚然,搬离父母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灵药」,在当今高房租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的社会中,独立之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
但是这个过程仍然至关重要。
搬离父母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性的「一揽子交易」:
- 它将你的家庭关系 重置 为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 它为你 建立了空间 去构建和整合你的独立身份。
- 它 迫使你 学习真实世界的生存技能。
- 当你成功应对这些挑战时,它为你带来了 核心的胜任感,并将伴随你一生。
离开父母家庭是 成年初显期 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次挑战。正是这些挑战,最终帮助我们成长为自主、有能力的成年人。
引用
只是演讲稿的引用
- Arnett, J. J.(2000). 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5), 469–480.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5.5.469
- Aquilino, W. S.(2006).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Support Systems in Emerging Adulthood. In J. J. Arnett & J. L. Tanner(Eds.), Emerging adults in America: Coming of age in the 21st century(pp. 193–217).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37/11381-008
- Aquilino, W. S.(1997). From Adolescent to Young Adult: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9(3), 670–686. https://doi.org/10.2307/353953
- Whiteman, S. D., McHale, S. M., & Crouter, A. C.(2011). Family Relationships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Adulthood: Changes in the Family System Following Firstborns』Leaving Hom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1(2), 461–474. https://doi.org/10.1111/j.1532-7795.2010.00683.x
- Lefkowitz, E. S.(2005). Things Have Gotten Better: Developmental Changes Among Emerging Adults After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20(1), 40–63. https://doi.org/10.1177/0743558404271236
- Serido, J., Shim, S., & Tang, C.(2013).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financial capability: A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7(4), 287–297. https://doi.org/10.1177/0165025413479476
- Copp, J. E., Giordano, P. C., Longmore, M. A., & Manning, W. D.(2017). Living With Parents and Emerging Adults』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8(16), 2254–2276. https://doi.org/10.1177/0192513X15617797